从巢湖之畔到南海之滨系列报道(二):一场关于特区精神与产业创新的深度对话

发布日期:2025-11-05 11:31来源:中共合肥市委党校 阅读次数:
[字体:  ]

在首日领略珠海创新规划理念的基础上,合肥市委党校第68期中青班学员继续深入这场思享之旅。通过走进方志馆追溯特区“拓荒”历程、探访格力与汤臣倍健等领军企业、参与两地经验交流,学员们全方位体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内核。这场融合历史回响与现实观照的学习,不仅深化了大家对特区发展路径的理解,更激发了立足岗位、推动发展的新思考:

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处处长许树:

粤港澳大湾区的腾飞,交通是至关重要的先行官。世界级的港口群、机场群以及密集成网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形成了高效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不仅重塑了区域空间格局,更极大促进了要素高效流动与产业协同发展,彰显了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对提升区域协同竞争力的强大支撑作用,生动诠释了“交通强国”的深刻内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跨区域统筹布局、跨方式一体衔接,强化薄弱地区覆盖和通达保障”,作为新时代交通人,倍受鼓舞、使命光荣,我将认真学习借鉴大湾区特别是珠海市先进经验与治理模式,聚焦路网高效运行和路域精细化管理,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扬: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海始终将思想解放、观念创新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从早期打破传统发展思维局限,到如今构建“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这种敢为人先的魄力,使其在产业迭代中始终占据主动,稳步迈向高科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高阶形态。

“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合肥以经济总量连跨三个千亿台阶、常住人口突破千万、全球“科技集群”排名跃升至第39位的亮眼成绩,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 。“十五五”规划正在谋篇布局,合肥更要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延续科创基因、强化产业优势、厚植人才沃土,在新征程上书写更精彩的城市发展篇章。此次珠海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产业发展没有固定模式,但解放思想的勇气、精准定位的智慧、机制创新的决心、生态优先的坚守,是所有成功实践的共同特质。工作中,我将把这些经验转化为具体行动,为合肥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瑶海区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梦:

在汤臣倍健透明工厂,沉浸式体验了“全球原料追溯系统”的质量管控;在格力电器生产基地,一个为人熟知的空调生产商,已经转型成为了一个全球化的工业集团,聚焦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精密模具、碳化硅等多领域自主创新和研发……从无到有,从渔村到现代化城市的华丽转型,珠海经济特区45年拼搏奋进之路,创下了多个“第一”和“唯一”,生动诠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珠海,在众志成城下实现了从南海之滨的改革试点到新时代的创新标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充分学习珠海的先进经验和开拓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全力以赴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供稿单位:市委党校68期中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