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是市委培训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的主渠道,是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市委、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历史沿革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前身系中共合肥市委党训班,始建于1952年9月。文革期间停止办学,大部分工作人员调出。1978年1月,中共合肥市委决定恢复党校办学,命名为中共合肥市委党校。1983年7月转向正规化办学,1997年被省编委批准为大专体制规格,2003年市社会主义学院并入党校,2010年合肥行政学院挂牌。2019年2月,合肥行政学院并入党校,实行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办学模式。
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大蜀山北麓,占地面积86.18亩,总建筑面积4.46万平方米。为进一步提升校(院)办学条件和服务水平,市委同意启动新校区建设,已于2022年底正式动工,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使用。新校区位于蜀山区运河新城明理路与崇德路交口。占地面积274.1亩,总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学办公综合楼、学术报告厅、文体馆、图书馆、学员食堂、学员宿舍楼、专家楼等7栋单体建筑,可同时容纳1000名学员住校学习生活。
教学培训
近年来,校(院)坚持党校姓党,认真落实《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主业主课,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与首要任务,构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板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著导读板块、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板块、能力素质提升板块、异地培训板块等“五个教学板块”,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总论课程+经典原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综合运用“2+X”互动教学、案列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结构研讨教学等多种形式,探索形成了“党纪教育+历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警示教育”一体化、系统化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占比82.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占比86.2%】。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暨党校精品课线上系列专题研修培训等师资培训工程,改进完善教师授课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教学的学术化、专业化水平。培训人数呈现稳中有进、向好提质态势。2019年机构改革合并以来,校(院)共开办主体班近130个、培训学员12000余人。
科研咨政
校(院)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提升党校科研和咨政水平。学术研究持续发力,高层次课题呈现量质齐升。2019年以来,共立项各级各类课题83项,其中省部级15项;公开发表论文237篇,其中核心期刊22篇(《学习时报》刊载2篇),《渡江小船的磅礴力量》获中央党校全文刊载;荣获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秀决策咨询三等奖2项,省社科联“三项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优秀科研成果2项,市委市政府政研室2021年度全市高质量调研成果三等奖1项;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报送咨政报告68篇,咨政报告被省市级以上领导批示36篇。
对外交流
校(院)组织推动并积极参加了第一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党校合作联盟高层论坛,组织学术骨干参加了第十六届长三角地区党校校长论坛、第七届全国党校系统国际战略研讨会等学术交流研讨30余场,发表参会论文100余篇。成功举办“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党校系统“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积极参加G60科创走廊松江高层论坛,巩固深化同北京、上海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所在地党校的战略合作联盟等,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科共建。分批分次组织学员赴上海、浙江等先发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充分发挥长三角党校校长论坛、G60科创走廊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联盟作用。
人才队伍
校(院)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教研人员143人,其中,高级职称(含副高)39人,研究生以上(含博士研究生)学历41人。校(院)内设机关处室10个,教研机构12个,省级金牌职工1人、市级高层次人才6人、全市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1人、青年英才1人,市科协专家库4人,名师名家8人,获评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奖1人。
新的征程上,校(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不动摇,找准校(院)工作与市委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