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教学第三日,合肥市委党校第68期中青班学员的珠海学习热情持续高涨。当天上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副局长王彦带来的《扭住“澳门+横琴”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琴澳一体发展新局面》专题讲座,深度拆解了琴澳一体化在政策协同、资源整合、法治保障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下午,学员们走进港珠澳大桥,在实地感受这座超级工程宏伟气魄的同时,聆听了珠海市委党校徐曼博士《一桥连三地 同心谱新篇——建好管好用好港珠澳大桥》的现场教学,深刻领会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背后的战略智慧、技术突破与协同精神。从琴澳一体化的制度创新到港珠澳大桥的联通赋能,学员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深刻体悟到“敢闯敢试”的国家战略响应与“精益求精”的工程攻坚品格,进一步凝聚起以特区经验赋能合肥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共识。
【学员心得】
市城乡建设局建设工程监管处处长刘晓虎:
港珠澳大桥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充分体现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动区域融合互通的远见卓识。通过详细了解大桥的建设历程,我被建设者们克服外海复杂水文地质挑战、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的艰辛与智慧所折服。从超大型沉管隧道的精准安装到人工岛的快速成岛技术,从使用寿命长达120年的高标准到全生命周期的管养理念,无不彰显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不懈的技术创新。作为建设领域的同行,这种面对挑战敢于“啃硬骨头”、勇于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
港珠澳大桥极大地缩短了粤港澳三地的时空距离,其空间的“硬联通”有力促进了心灵的“紧相融”,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这让我思考,我们地方的建设工作,无论是房屋建筑,还是市政工程,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便民、利民、惠民,为了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项目建设中,更加注重提升工程质量、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区域协同,让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发展、惠及于人民。
肥西县花岗镇党委副书记桂点:
今天,按照教学安排“沿着总书记珠海足迹”沉浸式研学港珠澳大桥,让我更加近距离感受到了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所展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更加真切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耀,建设者们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创造了“最长跨海大桥”“最长海底沉管隧道”等多项世界纪录,彰显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们要学习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将其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锤炼过硬本领,像大桥建设者那样保持“本领恐慌”,发扬“工匠精神”,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工作一线和复杂环境中经受锻炼,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积累经验,做本领高强的多面手。三是培养创新思维,港珠澳大桥在管理、技术、工艺上的无数创新突破,是其成功的核心密码,作为青年干部,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积极探索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创造性地落实上级部署,因地制宜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有效激发基层活力。
(供稿:市委党校68期中青班)